上海科技元勋吕西林:建筑安全不达标,别让我评审

发布日期:2025-09-01 04:52    点击次数:174

每次台风登陆,上海“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的浪荡总会引东谈主崇尚。

2024年,超强台风“贝碧嘉”登陆上海,位于上海中心大厦125层重达1000吨的阻尼器运转渐渐舞动,如吞并只柔顺的巨掌,柔和而有劲地叛逆摇风的吹袭,清楚出我国超高层建筑抗风瞎想的高妙水平。

手脚这个银色巨型安设的主要瞎想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素养吕西林今天(8月26日)获颁2024年度上海市科技元勋奖。1984年,他成为我国自主培养的首批结构工程博士,而后与抗震盘考相伴约40年,踪影遍布世界20多个省份,参与瞎想或把关的要紧工程向上50项。

从汶川地震灾后校舍重建到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度馆抗震瞎想,从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抗震安设到上海玉梵宇大雄宝殿移位,吕西林对建筑安全的执着追求永久如一。手脚海外建筑抗震领域的领军科学家,他说,“让建筑更安全”从来不是一句空论,它承载着对居住者人命安全和生活质料的保险——他这辈子最大的追求等于“两个心”:居住者的“安然”和“舒心”。

从唐山到汶川,把“建筑抗震”刻进东谈主生

1976年7月28日凌晨,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的学生寝室倏得剧烈摇晃,睡梦中的吕西林被惊醒。当时他刚读大二,学的是工业与民用建筑专科。自后,当他得知这处所震夺走了24万东谈主的人命,心上如同砸了一记重锤:“正本一栋楼的倒塌,会夺走这样多人命。”

这成了吕西林的东谈主生滚动点,他决定把“建筑抗震”刻进我方的东谈主生。大学毕业后,吕西林遂愿参预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专科攻读硕士学位。1982年,他师从著名结构工程巨匠朱伯龙素养攻读博士学位。

拿起恩师,吕西林忍不住泪如泉涌,“今天我当选科技元勋,淳厚却已永辩认开”。他说:“朱先生是党员,亦然国度首批博导。际遇工程贫瘠时,他不仅不发怵,还会特等欢乐。他想路活跃,老是带着咱们想尽目的惩处问题。”

2008年4月12日,患病17年的朱伯龙与世长辞。一个月后,汶川地面震发生。怀着对淳厚的无穷哀想,吕西林指挥同济大学5位巨匠,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

震后第四天,在受灾严重的青川县城,吕西林戴着安全帽,为一栋楼体布满缺陷的单元楼仔细“体检”。“这栋楼是安全的,没事。”在看起来摇摇欲坠的危楼前,他老是第一个钻进去,拿入辖下手电筒深切缺陷察看房屋结构。

2008年,吕西林在汶川地震灾地评估房屋安全(贵寓图片)

手脚住建部派出的“房屋救急评估巨匠组”领队,吕西林是第一位参预青川震区的结构巨匠,主要任务是对房屋进行救急评估。凭借丰富的专科训诫,他与共事为广元、青川、苍溪等灾地的几百栋楼房“望闻问切”。通过手机短信,他告诉后方:“这些建筑的安全与否,关于救灾和东谈主民生活至关紧迫,咱们有包袱作出正确评估。”

震区追想之后,吕西林被评为住建部和中国科协“抗震救灾先进个东谈主”,而他更垂青的是那份数据满满的震区调查叙述——这份叙述自后成为汶川重建工程抗震范例制定的紧迫依据。

而后,吕西林团队还造成了一个不可文的通例:只须国内有要紧地震发生,一定有师生赶赴震区,抗震救灾的同期,收集紧迫数据,不断栽植建筑结构的抗震防灾性能。

从“抗”到“消”,用改进重塑建筑安全

同济大学土木匠程防灾减灾世界要点履行室模拟地震振动台的使用频率“世界第一”,不仅不错再现里氏9级地震的冲击力,还能模拟从汶川地震到日本阪神地震的千般波形。

吕西林自1995年接办土木匠程结构履行室后,指挥团队拓荒改进,为50多项要紧工程提供了抗震数据相沿——包括上海中心大厦在内的强大国度要紧工程名目,齐在这里秉承了“模拟地震”的教训。

在吕西林的科研生活里,“改进”永久是要津词——从曩昔的“抗震”到当前的“消能减震”,改日还将发展“可收复功能防震”。

传统建筑抗震加固,接续要加粗梁柱,不仅资本高,还会压缩建筑有用使用空间。2005 年,吕西林指挥团队研发出“组合消能减震相沿新体系”:在建筑的梁柱节点间安装特制的阻尼器,地震发生时,它就像“缓冲垫”雷同收受能量,让建筑“软着陆”。上海港汇广场商务办公楼的加固瞎想,就使用了这一改进本事,统共加固经由中广场基本未破产。

跟着我国城市“天空线”高度不断刷新,新式建筑寥若辰星,给建筑防震带来了新挑战。

吕西林指挥团队,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瞎想抗震有瞎想(贵寓图片)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 的抗震瞎想成了贫瘠——这座上宽下窄的建筑造型独有,传统抗震表率根底不适用。吕西林带着团队在振动台上作念了200屡次历练,光是论证有瞎想就花了9个月,最终用“节点历练+细巧分析+合座历练”的系列组合本事,让这个重达1.2万吨的“人人伙”具备了7度抗震才略。

在耐久科学盘考与工程实行的深厚累积基础上,吕西林牵头主编了5本上海市建筑工程抗震本事表率,为上海建立了系统的建筑抗震范例体系。

铁面把关,“建筑安全不达标,别让我评审”

在业内,谁齐明晰吕西林的“较真”是出了名的。他有个原则:只须工程抗震瞎想不十足合适他的条款,就坚强不参加评审。“巨匠署名不是走过场,是要为建筑的一辈子精采。”

关于250米以上的超高建筑,礼聘调谐质料阻尼器(TMD)来抗风抗震,是相比经济的妙技。但对632米高的上海中心来说,阻尼器将重逾千吨。

任何一栋建筑“头顶”千吨重物,总让东谈主嗅觉不安。“不专科就不安全,这个瞎想海外上大部分瞎想单元齐作念不了。”吕西林说,只知谈旨趣还不够,需要进行至极细巧的合座结构分析,才气笃定具体参数瞎想为止,给出总体有瞎想。为此,吕西林带着团队在现场一个个点位测量、狡计、阐述,对阻尼器的瞎想有瞎想不断更新、优化,最终将分量从1400吨减到1000吨。

位于上海中心大厦125层重达1000吨的阻尼器

超强台风“贝碧嘉”让这台阻尼器出现清澈浪荡。本日,吕西林亲身去现场检视,“咱们瞎想的舞动幅度留有两三倍的安全余量,远未波及安全极限”。

对历史建筑的移动保护,吕西林更努力胆大心小。2003年,上海音乐厅要合座平移66.46米,这项工程在国内莫得前例。手脚本事参谋人,吕西林光对基础加固有瞎想就改了12稿,最终用“液压同步为止+临时相沿+及时监测评估”本事,让这座百年建筑 “毫发无损”地完成了平移。

力图领跑,抗震“中国功夫”走向世界

吕西林常说:“抗震盘考要接得住、传得下去,要让年青东谈主站在海外舞台上成长。”迄今为止,他已培养博士96名、硕士110名,其中不乏“杰青”“优青”等一鸣惊人的东谈主才。

2015年,吕西林牵头组建“地震工程海外配合团结子验室”,团结好意思国、欧盟、澳洲及日本的顶尖机构,全球招聘博士后。如今,这个履行室已培养出30多位后生学者,在抗震领域崭露头角。

2017年2月,吕西林得回好意思国土木匠程师学会“纽马克奖”。这是该奖项从1975年树立以来,初次授予中国粹者,以褒奖他“在结构能源历练、高层建筑抗震与振动为止领域的草创性盘考,以及对东谈主才培养与行业干事作出的孝顺,特等是在地震工程界的泰斗声誉”。

2017年,吕西林获颁好意思国土木匠程师学会“纽马克奖”(贵寓图片)

这份认同背后,是吕西林鼓动中国抗震盘考海外化的不懈努力。2011年,他出任海外期刊《高层与特殊建筑的结构瞎想》主编,这是该杂志创刊20多年来首位中国主编。在职时间,期注销版了多篇中国粹者的论文,把上海中心、港珠澳大桥等要紧工程缔造的先进抗震本事推向海外。

如今,70岁的吕西林一经保合手着每天责任12小时的节律,“结构防震减灾,还有许多事要作念。”住宅几经装修后,抗震才略会否下跌?超高建筑密集,怎样发展城市建筑群的智能防震?“莫得最安全,惟一更安全。安全的同期,还要住着舒心。”他合计,安全舒坦无特地,我方还要连续努力。